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中國詩歌一條大河兩道水流
Chinese Poetry: A Great River, Two Streams 
開課學期
106-1 
授課對象
 
授課教師
鄭文韜 
課號
LibEdu1089 
課程識別碼
H01 08900 
班次
 
學分
1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 
上課時間
第1,3,6,8,10,12 週
星期二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普102 
備註
密集課程。開放另外15個名額供國北教大同學選修。。A1:文學與藝術
總人數上限:16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61LibEdu1089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一、 課程概述

「中國詩學」廣義上則不僅指稱一種以漢語/字表意之特定體式與聲韻的美學體系,更代表中華文明的時間長河所型塑的思想傳統與生活方式,乃至於文化價值觀。中華文明發韌於詩藝、幽發於象形、情蜷於形聲,自先秦的詩經、騷賦、近體詩、詞曲與白話詩,從國風、屈原、李杜到余光中、鄭愁予、楊牧,詩緣情而詠言,詩不只是個體生命意志或興觀群怨的載具,更是一條承載華夏文明與集體記憶複音變奏的浩湯大河。


二、 每週進度及教學內容簡述

(一) 9月12日:帝之詩

巫覡先知,知曉宇宙時空的規律,成為原始人類中的領導者。他們善用聲音,成就上通天道,下達民生的禱詞,是為帝之詩,詩之原旨。即使到了現代詩之流,詩之源依然存在其中。


(二) 9月26日:漢字真善美的玄思建築

由字以成詞,由詞以造句,由句以出詩。從詩的最基本單位「漢字」詮解,探討漢字的文字結構、符號美學,如何釀造、影響詩藝之形成。

(三) 10月17日:漢詩傳統基型中的愛

所謂「詩緣情而綺靡」,中國詩歌之抒情傳統,詩作為表述情愛的載體,緣情而生,因詩而美。在漢詩中,我們看到文字與各種情感的多變關係:歌誦愛、回應愛、背離愛乃至創造愛。即使有文言、白話的流變,情之真實動人如一。

(四) 10月31日:新詩,一條大河兩道水流

詩不單只有內容,更有其內在音樂性,有如一條大河的兩道水流,有主流,也有支流。有時主流是內容,例如〈革命的衣缽〉中對民族家國的關懷,而內容決定形式。支流中創新的美學觀也非常重要,語言就是音符,情感化為文字,皆傳達出詩的內在節奏,例如〈雨絲〉、〈賦別〉,形式與內容缺一不可。鄭愁予的新詩的船,不僅在內容上著力深厚,也在藝術的疆界上拓展,使得原有的支流也可以是主流,到最後更無所謂主流之流之分。

(五) 11月14日:詩在臺灣的現代化革命及其實現

詩的現代化,意謂近代國家歷經物質文明與社會結構的變遷轉型,在文化領域的漢詩在體裁、語言與風格上也出現了質性的轉變。中國五四運動時期的台灣正處於「殖民地/現代性」的時代夾縫之中,新舊白話文論戰、台灣話文論戰、前衛詩潮的實驗,以及戰後現代主義對艾略特、龐德、葉慈等詩人的翻譯、引介與再創造,台灣現代詩面臨了一波波現代化的衝擊與淘洗,現代詩並非亦步亦趨地學摩時代風景與社會現實,而是進一步轉化與超越。

(六) 11月28日:抗戰兒童、內戰少年、四海遊子、學苑樂翁

1933年出生的鄭愁予,生在一個動亂的時代,先後經歷了對日抗戰與國共內戰,求學歷程則是兼及古典漢學和西方文學,終於在16歲那年,於五四運動發源地--北京大學紅樓寫下第一首詩:「當你生下來�上帝在你手上劃了十字」。1949年詩人來到台灣,任職基隆港務局,寫下〈老水手〉、〈船長的獨步〉、〈水手刀〉等作品,後來因為保釣運動上了黑名單而滯留美國,任教於愛荷華大學、耶魯大學等校。本周主題「抗戰兒童、內戰少年、四海遊子、學苑樂翁」四組關鍵字都指向了詩人的生命史,並以此為本學期課程之歸結。
 

課程目標
以文化詩學為角度出發,結合各子題代表性作品文本的深入分析,啟發大學生對華夏傳統人文價值的認知與台灣文化現代化的實踐。 
課程要求
詳讀指定書目,以及參與課堂發問和討論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古詩源卷上 
參考書目
鄭愁予作品:

鄭愁予,《夢土上》(台北:洪範,1996)。
鄭愁予,《窗外的女奴》(台北:十月出版,1967)。
鄭愁予,《鄭愁予詩集》(台北:志文,1974)。
鄭愁予,《刺繡的歌謠》(台北:聯合文學,1987)。
鄭愁予,《寂寞的人坐著看花》(台北:洪範,1993)。
鄭愁予,《衣缽》(台北:台灣商務印書館,1966)。
鄭愁予,《雪的可能》(台北:洪範,1985)。
鄭愁予,《燕人行》(台北:洪範,1996)。

寂寞的人坐著看花 國立台北大學 鄭愁予數位文學館
(http://www.digitalpoetry-zcy.ntpu.edu.tw/)


課程延伸閱讀:

李名芳,《歷代帝王詩詞選》(南京 : 南京大學出版社,1991)
許慎,《說文解字》(台北:臺灣商務,1971)。
《唐詩三百首》、《宋詞三百首》、鄭文惠等注,《歷代詩選注》(台北:里仁,2001增訂二版)
等歷代詩詞選集。
蔡瑜,《中國抒情詩的世界》(台北:學生,2006)
黃永武著,《中國詩學:鑑賞篇》(臺北:巨流,2008)
葉嘉瑩,《漢魏六朝詩講錄》(台北,大塊,2012)
葉嘉瑩,《葉嘉瑩說唐詩套書》(台北,大塊,2012)
葉嘉瑩,《名篇詞例選說》(台北,大塊,2013)
葉維廉,《中國詩學》(臺北 :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,2014)。
陳義芝編,《為了測量愛:當代愛情詩選》(台北,聯合,2006)
陳黎、張芬齡選譯,《世界情詩名作100首(增訂本)》(台北,九歌,2005)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期末報告 
100% 
期末報告於最後一次上課時(11/28)以紙本繳交,註明系級、學號、姓名。 撰寫方式有二,請同學擇一完成: 一、以「關懷」為主題,「關懷」之議題不拘,舉凡歷史、文明、記憶、生死、愛情、人際關係、校園生活、青春、社會或現實關懷均可,再選定與此一主題相關的若干現代詩撰寫評論,字數3000-4000字。 舉例:若以「愛情」的關懷為題,可找若干首以愛情為主題的現代詩(例如鯨向海、鄭聖勳、葉青、崔舜華等現代詩人之情詩),進行評論、賞析。 二、新詩創作,自由創作新詩一首,在詩作後方,附上你對本詩的創作意圖、寫作背景、技巧、情感、意象等的自我分析,字數3000-4000字。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無資料